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我国成年人吸烟现状及不同吸烟人群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3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覆盖31个省份的298个监测县(区),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 18岁居民176 534人。利用询问调查收集对象前12个月的吸烟行为(吸烟状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现在每日吸烟者吸烟年限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相关信息,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权重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样本175 386人。其中男性占42.7%,女性占57.3%。成年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0.4%、7.2%和18.0%,高于非吸烟者;女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5.6%、14.0%、10.3%和15.9%,均高于非吸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男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有所降低,患高TG血症风险比非吸烟者高19%(OR=1.19,95% CI:1.10~1.30)。其中,现在日均吸烟≥ 20支男性高TG血症患病风险比非吸烟者高41%(OR=1.41,95% CI:1.28~1.55)。我国成年人女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TG血症患病风险高40%(OR=1.40,95% CI:1.15~1.70);每日吸烟年限≥ 20年者高TG血症比<20年者高60%(OR=1.60,95% CI:1.31~1.95)。结论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吸烟年限长或现在每日吸烟量大的人群患病风险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并筛查染色体畸变,探讨患者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存在拷贝数变异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方法采用G带显色技术并依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ISCN)对632个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包括632例患者及其健康生物学父母1264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根据各染色体带型特征筛查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情况。经与细胞遗传学芯片标准化联盟(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Cytogenomic Arrays,ISCA)数据库和人类亚微观结构基因组变异和疾病表型数据库(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tion and Phenotype in Humans using Ensembl Resource,DECIPHER)比对,探讨检出的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可能存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神经发育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和基因。结果共检出携带染色体畸变的患者22例,占患者3.48%(22/632)。其中5例为新生畸变,在患者中检出率为0.79%(5/632),包括1例重复,1例平衡易位,2例Turner综合征核型,1例21q22区域额外未知来源片段;另外17例染色体畸变为父母遗传,占患者2.69%(17/632)。经数据库比对,检出的染色体1q25和3p24畸变区域可能存在致病性较高的拷贝数变异,并累及TNR、ASTN1、NMNAT2等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结论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存在新生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区域可能存在累及神经发育相关致病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精神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8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自知力评定量表(SA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生活质量的生理因子与依从性、疾病意识、精神症状标识及自知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32,-0.243,-0.171,-0.274;P0.05);心理因子与疾病意识和自知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19,-0.203;P0.01);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意识和自知力总分负相关(r=-0.169,-0.175;P0.05),生活质量受自知力总分和阴性症状的影响(β=-0.312,P=0.000;β=-0.157,P=0.037),疾病意识对生活质量心理因子有预测作用(β=-0.291,P=0.003);生活质量总分受自知力总分的影响(β=-0.594,P=0.019)。结论:1自知力较好的患者生活质量较低;2心理因子受疾病意识的影响;3阴性症状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黄浦区社区人群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埔区社区人群对脑卒中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探索需要干预的人群特点,为开展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上海市黄埔区社区居民204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区人群脑卒中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脑卒中KAP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干预人群知识、信念、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影响脑卒中知识得分的因素是文化程度(P0.01)、年龄(P0.001)以及是否患有相关疾病(P0.001);影响态度得分的因素是知识得分、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患有相关疾病(P0.001);影响行为得分的因素是知识得分、态度得分、文化程度、年龄以及是否患有相关疾病(P0.001)。相关分析提示,知识和行为得分高度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1,P0.001)。态度与知识得分、态度与行为得分呈中度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均为0.40,P0.001)。结论文化程度低、年龄55岁以下、不患有脑卒中相关疾病、脑卒中相关知识得分低的人群是脑卒中一级预防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脑卒中知识知晓情况对预防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开展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电话随访健康指导对胃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指导对促进胃癌手术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在出院后3周内,干预组接受4次健康指导,对照组不接受健康指导。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问题,比较两组的胃癌特异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胃部不适、返流、饮食受限、焦虑等不适症状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进行出院后延伸的健康指导对减轻患者胃部不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clicine,EBM)概念兴起之后,临床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到了临床实践中的各种治疗应该依靠证据,而不是凭借经验和传统来指导临床实践.对于临床证据,随机对照试验(rantl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被公认为治疗性研究的"金标准".尤其近十几年来,RCT在筛选和评价临床治疗方法上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研究内容涉及各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7.
临床研究中的数据管理是指研究者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规定的流程采集大量的研究数据,并利用数据管理系统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人工进行数据的逻辑核查、数据疑问产生和处理、数据盲态下审核与锁定等过程.数据管理的目的是用及时、有效、准确的方式为获得科学可靠的临床研究结论提供精确、正确的临床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8.
临床研究是临床科学家探索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那些末知或不确定性的科学问题,一旦明确了阐述不确定性相关的某科学问题,则需要通过临床研究来获取科学或临床证据,统计学是解决研究不确定性科学问题的工具,它可以在某些潜在的概率分布假设下,根据从目标患者人群的有代表性的样本中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推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32例,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n=66)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ST组,n=66),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15次CBT和ST.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经过24周治疗,CBT组CSQ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逃避四个因子的得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ST组只在自责因子分数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比较,CBT组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显著高于ST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后疼痛综合征 1998年,Crombie[1]首次发表了慢性术后疼痛综合征(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synclrome,CP-SP)的文章,之前CPSP一直被认为是手术后不可避免的、正常的症状.CPSP是由特定发病因素-手术所引起的,继发于术后急性疼痛之后的一种不良的感觉和情感体验.CPSP一般指手术后疼痛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但不包括恶性肿瘤、慢性感染导致的疼痛及术前已存在的疼痛,还可伴随其它的神经源性症状,因此还可以定义为长期的急性神经源性疼痛[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